热线电话
新闻中心

通过光老化实验与色差分析技术,全面评估聚氨酯高效抗黄剂的长期抗黄变效果。

各位朋友们,化工界的小伙伴们,以及所有对颜色、对材料老化感兴趣的“追色者”们,大家好!

今天,我们不聊风花雪月,也不谈诗词歌赋,咱们就来聊聊这“黄脸婆”的故事,哦不,是“抗黄变”的故事!咳咳,别误会,我说的“黄脸婆”可不是指谁啊,而是聚氨酯材料,它呀,天生丽质,但岁月这把“杀猪刀”对它来说,就是紫外线这把“美黑神器”,用着用着,就容易出现泛黄现象,让人头疼。

那么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如何使用“抗黄变”这把“神器”,让咱们的聚氨酯材料,保持青春永驻,哦不,是颜色鲜亮持久!

一、 聚氨酯:美丽背后的隐忧

聚氨酯,这可不是个陌生的名词。从我们脚下的鞋底,到舒适的沙发,再到汽车内饰,甚至到一些高端涂料和粘合剂,聚氨酯的身影无处不在。它以其优异的弹性、耐磨性、耐化学腐蚀性以及可设计性,赢得了广泛的应用。

然而,就像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,聚氨酯也有着它的小缺点,那就是在紫外线照射下,容易发生光老化,导致材料泛黄、变脆,性能下降,这简直是“颜值”和“实力”的双重打击啊!

究其原因,主要是聚氨酯分子结构中的芳香族成分,容易吸收紫外线,引发光氧化反应,生成醌类等发色基团,这些发色基团就像“染料”,一点点地把聚氨酯染成了“黄脸婆”。

二、 抗黄变剂:聚氨酯的“防晒霜”

为了对抗这恼人的泛黄现象,聪明的化学家们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“抗黄变剂”,它们就像聚氨酯的“防晒霜”,可以有效地吸收或屏蔽紫外线,抑制光氧化反应的发生,从而延缓聚氨酯材料的黄变过程。

抗黄变剂,顾名思义,就是能够抵抗或延缓材料黄变的助剂。它们的主要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:

  1. 紫外线吸收剂 (UV Absorbers):这类物质就像“紫外线黑洞”,可以优先吸收紫外线,将高能紫外线转化为低能量的热能释放出来,避免紫外线直接作用于聚氨酯分子,从而保护聚氨酯材料。常见的紫外线吸收剂有苯并三唑类、二苯甲酮类、三嗪类等。它们就像“护盾”,牺牲自己,保护聚氨酯。

  2. 受阻胺光稳定剂 (HALS – 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s):这类物质则更像“清道夫”,可以捕获聚氨酯光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,中断自由基链式反应,阻止光氧化的进一步发展。HALS还可以分解氢过氧化物,从而减少引发光氧化反应的“种子”。它们就像“警察”,维护聚氨酯的治安。

  3. 淬灭剂 (Quenchers):这类物质则更像“消防员”,能够将已经激发到激发态的聚氨酯分子“拉回正轨”,使其回到基态,从而避免激发态分子进一步发生光化学反应。它们就像“灭火器”,扑灭光氧化的“火苗”。

  4. 抗氧化剂 (Antioxidants): 捕获过氧化自由基,阻止材料氧化降解。

三、 光老化实验:时间的“放大镜”

要评估抗黄变剂的长期效果,我们不能真的等上几年甚至几十年,那样黄花菜都凉了。所以,我们需要借助“光老化实验”这个时间的“放大镜”,在短时间内模拟聚氨酯材料在自然环境下的老化过程。

光老化实验通常在光老化试验箱中进行,通过模拟太阳光中的紫外线、可见光和红外线,以及温度、湿度、喷淋等环境因素,加速聚氨酯材料的老化过程。

常见的加速老化实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:

  • QUV 加速老化试验:采用UVB-313 或者 UVA-340 灯管,模拟太阳光中的紫外线,加速材料老化。
  • 氙灯老化试验:采用氙灯光源,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太阳光的全光谱,包括紫外线、可见光和红外线。
  • 碳弧灯老化试验:是早的加速老化试验方法之一,但由于其光谱与太阳光差异较大,现在应用较少。

这些实验方法就像“加速器”,让我们能在短短几百甚至几千小时内,看到聚氨酯材料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化效果。

四、 色差分析:颜值的“体检报告”

在光老化实验结束后,我们需要对聚氨酯材料的颜色变化进行量化分析,这就需要用到“色差分析技术”了。

通过光老化实验与色差分析技术,全面评估聚氨酯高效抗黄剂的长期抗黄变效果。

在光老化实验结束后,我们需要对聚氨酯材料的颜色变化进行量化分析,这就需要用到“色差分析技术”了。

色差是指两种颜色之间的差异程度。常用的色差表示方法是CIELAB色空间,它用三个参数来描述颜色:

  • L*:表示明度,L*值越大,颜色越亮;L*值越小,颜色越暗。
  • a*:表示红/绿方向的色度,a*值越大,颜色越红;a*值越小,颜色越绿。
  • b*:表示黄/蓝方向的色度,b*值越大,颜色越黄;b*值越小,颜色越蓝。

色差ΔE是指两种颜色在CIELAB色空间中的距离,计算公式如下:

ΔE = √((ΔL*)² + (Δa*)² + (Δb*)²)

其中,ΔL*、Δa*、Δb*分别表示两种颜色在L*、a*、b*三个方向上的差异。ΔE值越大,表示两种颜色之间的差异越大,也就是黄变越严重。

我们可以使用分光测色仪等仪器,测量聚氨酯材料在光老化实验前后的颜色参数,计算出色差ΔE值,从而评估抗黄变剂的效果。一般来说,ΔE值越小,表示抗黄变效果越好。

五、 抗黄变剂的性能参数:硬核数据的“说明书”

那么,如何选择合适的抗黄变剂呢?除了参考厂家的宣传资料外,我们还需要了解抗黄变剂的一些关键性能参数:

  • 吸收波长范围:抗黄变剂的吸收波长范围越宽,能够吸收的紫外线波段就越多,保护效果就越好。
  • 透光率:抗黄变剂的透光率越高,对聚氨酯材料的透明性影响就越小。
  • 耐热性:抗黄变剂的耐热性越好,在聚氨酯的加工过程中就越不容易分解失效。
  • 相容性:抗黄变剂与聚氨酯的相容性越好,越不容易发生迁移或析出。
  • 添加量:抗黄变剂的添加量会影响其效果和成本,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优化。

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参数,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假想的表格:

抗黄变剂型号 吸收波长范围 (nm) 透光率 (%) 耐热性 (°C) 相容性 推荐添加量 (%)
XY-100 290-380 95 250 良好 0.2-0.5
AB-200 300-400 90 280 中等 0.3-0.7
CD-300 280-360 98 230 优异 0.1-0.3

当然,这只是一个示例,实际的抗黄变剂种类繁多,性能各异,需要根据具体的聚氨酯材料和应用场景进行选择。

六、 案例分析:实践出真知

理论讲完了,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案例。

假设我们要做一款透明的聚氨酯涂料,用于户外家具的表面涂装。为了保证涂料的长期耐候性,我们选择了两种抗黄变剂:一种是紫外线吸收剂A,另一种是受阻胺光稳定剂B。

我们分别配制了以下三种涂料:

  • 涂料1:不添加抗黄变剂(空白对照组)
  • 涂料2:添加0.5%的紫外线吸收剂A
  • 涂料3:添加0.3%的紫外线吸收剂A + 0.2%的受阻胺光稳定剂B

我们将这三种涂料分别涂装在木板上,进行为期500小时的QUV加速老化试验,然后测量涂料的色差ΔE值,结果如下:

涂料编号 抗黄变剂 ΔE值 (500h)
涂料1 8.5
涂料2 0.5% 紫外线吸收剂A 4.2
涂料3 0.3% 紫外线吸收剂A + 0.2% 受阻胺光稳定剂B 2.8

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,添加抗黄变剂可以显著降低聚氨酯涂料的黄变程度。特别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光稳定剂的组合,效果更加明显,这是因为它们可以协同作用,从不同的角度保护聚氨酯材料。

七、 小结:让聚氨酯“永葆青春”

好了,说了这么多,相信大家对抗黄变剂和光老化实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
总而言之,要想让我们的聚氨酯材料“永葆青春”,就需要:

  1. 选择合适的抗黄变剂,就像给聚氨酯穿上一件“防弹衣”。
  2. 进行科学的光老化实验,就像给抗黄变剂做一次“体检”。
  3. 分析准确的色差数据,就像给聚氨酯写一份“健康报告”。

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记住,颜色不仅仅是“颜值”,更是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体现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为聚氨酯材料的“抗衰老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!

后,祝愿大家的项目都能“颜色鲜亮,性能卓越”!谢谢大家!

====================联系信息=====================

联系人: 吴经理

手机号码: 18301903156 (微信同号)

联系电话: 021-51691811
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聚氨酯防水涂料催化剂目录

  • NT CAT 680 凝胶型催化剂,是一种环保型金属复合催化剂,不含RoHS所限制的多溴联、多溴二醚、铅、汞、镉等、辛基锡、丁基锡、基锡等九类有机锡化合物,适用于聚氨酯皮革、涂料、胶黏剂以及硅橡胶等。

  • NT CAT C-14 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、弹性体、胶黏剂、密封胶和室温固化有机硅体系;

  • NT CAT C-15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比A-14活性低;

  • NT CAT C-16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延迟作用和一定的耐水解性,组合料储存时间长;

  • NT CAT C-128 适用于聚氨酯双组份快速固化胶黏剂体系,在该系列催化剂中催化活性强,特别适合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体系;

  • NT CAT C-129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很强的延迟效果,与水的稳定性较强;

  • NT CAT C-138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良好的流动性和耐水解性;

  • NT CAT C-154 适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延迟作用;

  • NT CAT C-159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可用来替代A-14,添加量为A-14的50-60%;

  • NT CAT MB20 凝胶型催化剂,可用于替代软质块状泡沫、高密度软质泡沫、喷涂泡沫、微孔泡沫以及硬质泡沫体系中的锡金属催化剂,活性比有机锡相对较低;

  • NT CAT T-12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,凝胶型催化剂,适用于聚醚型高密度结构泡沫,还用于聚氨酯涂料、弹性体、胶黏剂、室温固化硅橡胶等;

  • NT CAT T-125 有机锡类强凝胶催化剂,与其他的二丁基锡催化剂相比,T-125催化剂对氨基甲酸酯反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,而且改善了水解稳定性,适用于硬质聚氨酯喷涂泡沫、模塑泡沫及CASE应用中。

上一篇
下一篇